进口墙漆是智商税吗?不是。但你得有足够的智商去识破某些国人的智慧和汉语的博大精深!
我前些年装修之前那套房子的时候,有个细节一直记忆犹新:油工师傅在刷完墙漆之后,把装漆的桶摆得整整齐齐给我看,说了一句,一个不少,我说,至于吗,他呵呵一笑说,这是行规。
我那次用的墙漆算得上是比较高档的,芬琳(Tikkurila、2021年被pgg集团收购)的荷萌(Harmony)系列,但至今有几个难解的疑问藏在心里没有答案:油工师傅刷完墙漆三四天内,室内都有比较大的刺激味道,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正常现象,但心里不太舒服;还有,当时芬琳漆的销售是以四折的价格卖给我的,我想,天哪,能给这么大折扣的行业,利润肯定是极高的。
几乎所有行业的进口品牌,都很容易出问题。商家一般都会利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,以及汉语的博大精深,制造各种陷阱出来。有些时候,这些陷阱、这些坑并不全是欺骗,但肯定是蓄意隐瞒或者误导。进口奶粉、啤酒、橄榄油、墙漆都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情况,商家利用各种伎俩蒙人,消费者成为玩弄对象。
好在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的地方,进步也会很快。消费者会慢慢的聪明,商家龌龊的做法也会被识破,还有政府部门的监管,都会让这样一些问题越来越规范。
以我们自己的感受,最终如果你选择进口墙漆品牌,可能真正的意义,是那些目前国内产品在生产领域还有比较大差距的功能。比如——即刷即住,或者某些特别好看的色彩。这是因为,国内的化工产业,跟美国和德国的一些顶尖大公司,还有差距,这种差距是源自基础科学领域。
所以,如果你正在为把家里的墙面打扮得环保和色彩怡人而努力,并且在考虑进口墙漆的话,那可以认真学习一下我们这篇稿子。
我们花了很久时间,把国内市场上常见的进口墙漆品牌(标榜国外产地)仔细分析梳理了一下,包括市场常见的德国都芳(Düfa)、阿尔贝娜(Alpina)、舒尔茨(Schulz)、舒纳沃恩(Schöner Wohnen);北欧的芬琳(Tikkurila)、福乐阁(Flügger);美国的大师漆(MASTERS MARK)、宣伟(Sherwin Williams)、本杰明摩尔(Benjamin Moore)等等。
初步的结论先在这里说一下:买进口墙漆,一定要弄明白哪些是国外市场上真正的主流品牌,以及哪些是主流品牌的主流产品。
关于进口墙漆的第一个坑,就是“中国”,翻译一下是说,这个品牌为中国消费者专门生产了几种或者几个系列的产品。
当然咱们不可以说“中国”一定意味着质量下降了,确实有些产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使用习惯下,有必要进行一些调整。
但这些不在该品牌本土市场销售的产品,不一定需要满足当地严苛的检验标准,也没经过该品牌本土消费者的检验。我们最终选择进口品牌选的就是欧美日本严苛的检验标准,以及在他们本土消费者使用反馈中积累的技术工艺经验,如果这些都没有,却打着进口品牌的名义,是蓄意欺骗呢,还是有意隐瞒?
比如国内常常看到的某德国品牌内墙漆,之前进口款在其德国官网上都单列在“国际产品”清单中,也是所谓的国内专供版。现在为了迎合市场需求,干脆直接国内生产。至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这个品牌的墙漆,其实是国人用德国品牌在中国注册的,然后委托德国梅菲特集团生产的。
第二个坑更高级了些:专供产品还不够,干脆搞个定制品牌。定制产品,只能算是欧美中小品牌的小打小闹。国外的大型涂料集团更狠,直接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一个品牌,这个品牌的产品都不在本国销售,统统运往中国。
比如国内常见的某美国墙漆品牌,其实是美国PPG集团针对亚太市场(主要就是中国)专门推出的品牌。
我们咨询过在纽约从事家装业20多年的朋友。据他介绍,PPG是全球销售额最大的涂料集团,但销量大意味着低端产品也很多。PPG集团整体牛,但下属品牌间的差距也很明显。至于这个在亚太推出的墙漆品牌,从未在本地市场上看到过。
贵为美国货的这个墙漆品牌,似乎却没有英文官网。而在中国官网上,它自我定位为“中国市场顶尖的建筑涂料品牌”。至于品牌在美国市场地位如何,就语焉不详了。
根据PPG集团英文官网的介绍,PPG PAINTS、OLYMPIC、GLIDDEN、SICO、DULUX和LIQUID NAILS,才是在北美市场销售的建筑涂料品牌。而这个品牌是专供中国市场的。
除了用中国、定制品牌进行有意隐瞒或者误导,中国人还善于利用汉语的博大精深,搞各种文字游戏。
一个词“进口内墙漆”,可以搞出各种不同的花样,甚至你怎么小心,都很难不中招。
“进口内墙漆”是个宽泛概念。和奶粉相似,只有整罐原装进口的内墙漆,才能保障品质一致。而采用散装进口、国内分装的方式,那么出现二次污染和其他幺蛾子的可能性就更大。如果是进口原料甚至引进技术、在国内建厂生产,那么就不算“原装进口”了。
挑选整罐原装进口的内墙漆,不能根据销售人员信口开河,至少也得印刷在漆桶壁和官方宣传材料上。其实厂家(总代理)的“原装进口”承诺也不可尽信,业内一直有很多传闻,比如某某漆其实是国内分装,某某漆已经国产化,网上也有一些爆料。咱们不可以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,但此类问题肯定存在。
前面提到的某个德国墙漆品牌,部分型号产地就有疑问。根据他们的中国大事记显示,2006年“面漆产品实现部分国产化”。
然而这个品牌的中国公司(或许是代理),把这一些产品统统贴上“德国制造、原装进口”的中文标签,把Original German Technology同样解释为“德国原产标志”。
厂家宣传中的细微差别,或许也隐藏了一些端倪。比如前边提到的那个美国墙漆品牌,Gold Guard、Regent、Select系列标的是“100%美国原装原桶进口”,而Distinction系列则只标“美国原装进口”。前者显然更保险。
由于语言和地域障碍,中国国内花了钱的人进口漆的了解相当片面。一些在本国不入流的小品牌,凭借进入中国市场较早的渠道优势,把自己吹得花好月圆。而很多真正的一线品牌和顶级产品,或是还未进入中国市场,或是渠道不畅,反倒不为人知,这就是我们要揭露的第四个坑:
以德国漆为例,德国第三方调查机构Konzept Markt,统计了本国花了钱的人乳胶漆品牌的认知度排名。在德国市场,阿尔贝娜Alpina Weiss(98%)、欧倍德OBI(68%)、巴厘岛化工Brillux(66%)、Hornbach(59%)和七彩象Caparol(59%)等,才是真正家喻户晓的内墙漆品牌。它们生产的内墙漆,是真正走进千万德国家庭的好产品。
而中国市场较常见的几个德国内墙漆品牌,其实在德国是相当非主流的。其中一个品牌是梅菲特工业集团下属的子品牌,在德国主要销售木器漆,而非墙面漆。根据Konzept Markt的调查,这个品牌的整体知名度仅排第15位,只有4%的德国消费者知道。而另一个品牌更惨,其墙漆知名度不到1%,甚至没能进入排行。
找到了主流品牌,还要找到他们的主力产品。我们曾经去德国的大型建材超市Bauhaus探店,发现最主要的销售墙面漆,就是阿尔贝娜Alpina Weiss和舒纳沃恩Schöner Wohnen(舒纳沃恩为德国化工巨头Brillux旗下品牌,主力市场在欧洲)。
德国的Stiftung Warentest(德国商品检测基金会)对德国市面上能够买到的33款乳胶漆做了个评测,评测内容涵盖了:环保性、遮盖力、施工性、耐擦洗等方面,并且进行了打分。报告网址:。
排名第一的是Schoener Wohnen(舒纳沃恩)品牌的Polarweiss(极地白),得分1.6分;并列第一的是dufa(都芳)品牌的superweiss(超白),得分1.6分。接着是Schoener Wohnen(舒纳沃恩)的Spektralweiss(极光白),得分2.0分;dufa(都芳)Premiumweiss Plus,得分2.0分。都芳国内销售的产品与德国本土不太一样,这个评测指的是德国本土的产品。
前边说的是各种骗人和蒙人的技巧,这一条讲的却是,在墙漆这个行业,同一款产品,中国国内和欧洲、美国价格差距极大。
也许是因为墙漆作为危险化学品难以自己海淘的原因,国内很多在售的进口品牌,即便满足了我们所列的各种标准,确实是欧美本土主流产品,整桶整罐原装进口而来,却在中国卖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天价,芬琳、本杰明摩尔都是如此。
比如芬琳(Tikkurila)的在中国国内卖的最贵的Joker(皇冠约克),国内售价为1300元/2.7L,折合约481元/L。然而在拉脱维亚和芬兰的两家电商网站,Joker售价仅合人民币54元/L和78元/L(6.8€/L、9.9€/L),差价近十倍。
作为危险化学品,油漆进口很难,一定溢价在所难免。但再好的内墙漆,一旦脱离合理价格,消费者就成了冤大头。
罗列了进口墙漆的这么多坑,从这些负面的手段或者说伎俩中,我们大家可以正向推导出什么是值得购买的进口好漆标准了:欧美消费者认可的品牌,在本土市场热销的型号,采取整桶原装进口的方式,同时以合理价格购买到。
国内卖场销售人员、装修工人和百度查到的说法,通常不靠谱。真正可靠的依据,是欧美当地的市场情况、第三方调查研究机构的数据、从业人员的说法、本土的消费者口碑等。
欧盟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很高,北美也有自由贸易区,好产品一定能做到跨国销售。比如阿尔贝娜(Alpina),不仅在德国畅销,而且销往几乎所有欧洲国家。Alpina有20多种欧洲语言的官方网站(),在最畅销的大桶白漆上,也印有德文、法语、意大利语的产品说明。
Tikkurila集团(国内习惯称之为芬琳)也拥有英、法、德、丹麦、爱尔兰以及多个北欧国家语言的官方网站()。
而前面提到的德国墙漆品牌则相反,甚至连英文网站都检索不到。谁是大品牌,不问而知。
美国、德国是拥有很多顶级涂料公司,但国内有些商家,会主动联系这些国家不入流的墙漆厂家,委托定制生产专供中国市场的型号,或者干脆买下这一些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商标使用权,自己贴牌生产。
而丹麦、芬兰这样的北欧国家,也有一流的墙漆品牌,目前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相对较少。如果您搞不清楚美国、德国市场的真实状况,选择欧洲中小国家的墙漆,中招概率更低。
一方面,一些品牌是部分国产化的,专供装修公司的大桶漆中招概率很高。另一方面,装修公司经常误导消费者认知。
比如Valspar(威士伯),虽然是美国最大的墙漆品牌,但产品早已国产化,在天津建有生产工厂。其实Valspar只是宣传“源自美国”,没提原装进口。但Valspar把家装公司作为重要销售经营渠道,而信口开河是部分装修公司的恶习。从我们不难发现的情况看,有不少不明真相的消费者,把它当做美国产品看待。
我们相信,随市场发育逐步完善,消费者知识慢慢增长,文中提到的这些国内进口墙漆品牌的乱象,会逐渐消失。最终,如果你选择进口品牌墙漆,一定要明确知道选择什么卖点。比如,就为了某种色彩,或者为了它们超强的环保属性(比如即刷即住)。如果不是为了一些技术上比较难实现的功能,其实不一定需要花更贵的钱选择进口品牌墙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