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防水补漏“套路”深平台不可置身事外

发布日期:2024-02-02 16:59:30 来源:防水涂料
产品概述

  近日,广州连续有市民反映遭遇“防水补漏”套路:网上找来的师傅补个漏,要价近万元费用,不付钱不走人。而高价补漏的结果却是“越补越漏”,更有市民反映天花板都被钻穿。

  防水补漏套路,是由越修越坏和变相讹诈所组成的。与被讨论许久的修空调骗钱套路本质上一样,有的是故意修一半或以治标不治本方式做防水,让客户只能多次找补漏师傅“返工”,多次收钱;有的是利用“专业门槛”,以补漏材料的重量计费,再通过种种方式加大材料用量,达到天价收费的目的。例如,有业内人士透露,对家在顶楼的业主来说,楼板层上还有空心隔热层,有些补漏公司会故意打穿楼板层,将防水胶注入隔热层,不论注胶多少进去都是填不满的“无底洞”,如果按材料重量计费绝对是天价。

  这些号称专业补漏的师傅,补漏只是幌子,天价收费甚至讹诈才是最大的目的,越补越漏是常态,不想给钱他们就赖着不走。花了五位数的钱,却补不好漏的大有人在。

  这不是什么新套路,但此次反映被骗市民的遭遇却和以往不同,他们都是利用互联网下单,短视频平台是其中的重灾区。这些所谓防水公司的团队,大多数都是没有实体地址甚至不进行工商登记的,资质欠缺,专业成疑,以往靠着线下张贴小广告招揽生意,现在网络站点平台给了他们钻空子的机会,通过视频链接,所谓“师傅”总会钓到有需求的个人。

  问题在于,短视频平台不同于电子商务平台,不会对发视频者的专业资质有审核,售后跟进也不成系统,因此,对商户行为的约束偏弱,用户遭遇纠纷后大多数只能艰难地自行维权。例如,付了7000元补漏却没效果的李先生,向短视频平台投诉后,平台客服表示会协调对方上门补修,记者帮忙投诉,平台的回应也是已经敦促商家和消费的人协商。

  根据广告法,作为广告发布的平台要承担起审查监管的义务,若广告商明知存在虚假宣传而坐视不理,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没收广告费用并处以3倍至5倍的罚款。用户是通过短视频平台遭遇纠纷,无论这样的广告在平台是否合规,平台都不能置身事外。如“补漏”广告不合规,平台应尽力封禁并对用户作出提示;如果像爆料者一样,短视频平台上的广告看起来合规,还链接着网店,平台不仅需要对此类行为建立明确追溯方式及约束机制,还应当对服务提供者的资质和工商登记情况等作事前审查。

  爆料者李先生所遭遇的“补漏帮”,经记者查证无实体经营地址,而商家始终没有透露工商登记信息,他向平台客服追问商家详情信息,客服也一直未提供。如果说这是一家没有相关资质的公司,平台事前审核只要负起责任,李先生的遭遇就可完全避免。

  近年来,随着短视频的兴起,在短视频平台上钻空子做虚假广告甚至设置骗局的情况都有。既然是在平台上看到了广告并下单,那么,“补漏帮”的套路就不仅与消费者和师傅有关,更与平台有关。对于这类消费者纠纷,平台不可以第三方自居而置身事外,而应该积极介入,建立起一套机制来维护消费者权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